我的反省
王 雷
今年下半年,最兴奋的事就是完成了零跑与蜂巢两个项目的实投;尤其是蜂巢,因为这个项目是我推荐上来的,我也有幸参与了蜂巢完整的尽调、申报、后续的投资额度争取等整个过程,并因此对动力电池产业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近期,何总发给我一份万向123融资的BP,还附了万向与蜂巢的比较表。我很早就知道万向在做新能源电动汽车,而且还布局过动力电池,没想到这次又重出江湖,顿时产生了兴趣,便梳理了万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
1、万向已有51年发展历史,已经年过半百,“万向系”不仅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还进入了汽车整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多个行业。汽车零部件是万向的起家产业,一直是一汽、东风、上汽、广汽重要供应商,其核心产品万向节市场占有率高达65%。
2、自1999年开始,万向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自主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国际整合提升几个阶段,号称已经形成了洛杉矶、底特律、慕尼黑、杭州等4个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
3、早在2012年,万向集团收购美国最大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依靠123的技术,在国内建立了生产基地。
4、2014年,万向收购美国菲斯科,并成立超豪华电动车Karma公司,同年8月,《浙江日报》还发了长篇专访《万向,特斯拉劲敌?起底浙江新能源汽车之二》。
5、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告,万向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通过在线审批。这意味着万向即将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的“准生证”,这是全国首个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而此时,理想汽车才创立不久。
6、从1999年到2016年,可以说万向已打通了资金、配件、电池、整车等整个产业链,只待起飞了。2017年,万向创始人鲁冠球逝世,2018年11月,万向却被工信部点名,被暂停受理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原因是拿到资质后,一直没能真正投产。一时间,万向成为媒体批评焦点。
7、为了挽回影响,万向随后官宣“万向一直没有停止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脚步,确定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投资685.74亿元建设年产80GWH锂电池项目,投资27.45亿元建设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8、三年后的今天,从万向BP中可以看到,今年预期销售额35亿,净利润1亿,但实际销售额约为25亿,主要产品是低压软包点火电池与储能电池,高压动力电池仅有一条0.3GW的试产线,而整车已经不再提起,其在萧山经开区的聚能城确实有一部分建成了电池生产的主体厂房,但另一部分准备用于开发商业与住宅的用地仍在待挂牌状态。
今日再回首,《浙江日报》当时看准了特斯拉,但没看准万向。万向起了个大早,看准了增征式、711高镍电池方向,甚至也拿到了美国123铁锂电池技术,可以说是摸了把同花顺,但偏偏就赶了晚集。在整车领域,别说特斯拉了,连零跑、哪吒、威马都已一骑绝尘;在电池领域,现在虽然号称车用低压电池龙头,但谁也知道这是个夕阳产业;而昔日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后起之秀的中航锂电,与蜂巢能源,已占据全球动力电池七成装机量!
遥想万向新能源当年,亦是根基深厚,眼光精准,布局深远;可叹掌门人接班后,即于江湖,平白错过再造一个万向的大好机会;如今欲重振旗鼓,但愿真能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让我大浙江能再在新能源领域再添一员骁将!
作为投资人,且观且行,相信三年之后,业界必再增加一个经典案例!
以上文字,权当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