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玉
用三个词来总结过去半年的工作感受:压力、焦虑、紧迫感。
压力一来自于我自己的进步问题。我发现从报告写作到项目发现、考察、深化研究,该做的基本工作我都努力做好。但是这两个月来,个人的进步问题让我感到压力和焦虑。我一直在思考,下一步个人进步的突破点到底在哪里?我希望深耕行业,但是工作成效总是与我预想的有差距,我想不停地跑出去,又总感觉步子越来越沉重。这种进步的瓶颈让我感到很焦虑。
压力二来自于团队进步的问题。我希望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有思考地进行研究工作,或者按照我的“要求”来工作。但是惭愧的是,我努力地去尝试,依然没有把这件事做好,我期待的团队氛围一直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或许中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是从结果来看,我作为科室负责人需要好好地反省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从工作导向来看,工作不够聚焦,问题的根源肯定是出在自己身上。在整个团队亟待突破研究瓶颈的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工作深入下去,自己先趟出一条路子出来。这应当是我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大的投资逻辑建立起来了,剩下就是聚焦,并不断地跑出去看。总结过去的研究工作,总是贪多嚼不烂,总感觉各个行业都有大把的机会等着我去挖掘,就一个消费升级领域就让人眼花缭乱。而扎根行业必然是先以点入手,由点及面才能循序渐进,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越聚焦,越能尽快找到突破的方法。
从对工作的要求来看,还是面铺得太广,计划内的事情都想同步做好,这也是不现实的,反而会因为抓不住核心要素而拖累了整个团队的研究进度。作为科室负责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把核心的投资方向把控、项目挖掘、项目考察等要素放在首要位置,把更多的行业信息搜集工作分配下去,落实到人。管理方面也要强调任务的安排与执行,个人必须服从团队整体的工作进度安排。
而紧迫感从我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一直是敦促我不敢丝毫放松,努力前进的最大驱动力,没有成效的工作总会让我坐立不安、倍感焦虑,体现到工作上有时候就会表现出一种“急”的状态;在我看来这是优点,不过如何很好地控制他,“厚黑学”的功夫还要好好练一练。
这种紧迫感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我的脑子始终会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需求突破的方法,穷极思变。老领导曾点评我是一个“思维非常跳跃”的人,应该也是紧迫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最近一次,借给新人培训的机会,再来梳理一遍无人机行业的投资逻辑,离我一直探索的那个商业本质感觉又近了一步,对行业发展阶段的定位,产品的定位,用户需求的定位,让我从无人机遍地是投资机会到无项目可投再到发现其中暗藏机遇的认知转变,用领导语录中“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句话最能很好地解释,这应该就是商业本质,大道至简。而这种本质的东西其实有据可循,不是从零到一需要去创造,只需要孜孜不倦地去吸收。我们对商业本质的理解程度构成了我们对项目判断的护城河,这种认知也构成了我们对创业团队的重要判断依据。如果一个创业者眼中只有产品和技术,没有对趋势的把握和对行业的精准定位,甚至理解的程度还不如我们深,这个创业者凭什么来打动我们,又如何让我们相信他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如果说VC早期投资靠的是直觉,我信,直觉是建立在对无数事物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如果说靠的是感觉,拼的是概率,大浪淘沙后便知谁在裸泳。
以上文字,权作反省!